1.《陆游》人物简介,人物图像照,籍贯,生卒年代

2.推荐推荐

3.关于陆游

4.陆游.杜甫的资料

5.揭千古情痴陆游:热血丹心的陆游为何壮志难酬

成都lvyou_成都陆游攻略自由行九日推荐

陆游的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 陆游像[5]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 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陆游的著作有《放翁词》一卷,《渭南词》二卷。《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存词130余首。他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等一直被人民广为传诵。陆游以现存诗作9000多首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中国诗歌作品存世量最多的诗人,创造了一项诗歌中国之最。

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长期的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气吞残虏”。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

他的诗歌艺术创作,继承了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等人的优良传统,是我国文化史上一位具有深远影响的卓越诗人 。他的主要著作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放翁词》《南唐书》《老学庵笔记》。

他的作品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悲愤激昂,要为国家报仇雪耻,恢复丧失的疆土,解放沦陷的人民;一方面是闲适细腻,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熨贴出当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状。他的学生称赞他说:“论诗何止高南渡,草檄相看了北征”;一个宋代遗老表扬他说:“前辈评宋渡南后诗,以陆务观拟杜,意在寤寐不忘中原,与拜鹃心事实同”。正是杜甫缺少的境界,所以说陆游“与拜鹃心事实同”还不算很确切,还没有认识他别开生面的地方。爱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里;他看到一幅画马,碰见几朵鲜花。听了一声雁唳,喝几杯酒,写几行草书,都会惹起报国仇、雪国耻的心事,血液沸腾起来,而且这股热潮冲出了他的白天清醒生活的边界,还泛滥到他的梦境里去。这也是在旁人的诗集里找不到的。

书法

陆游书名为诗名所掩,陆游亦工书翰,精行草和楷书。他自称"草书学张颠(张旭),行书学杨风(凝式)。"他的书法简札,信手拈来,飘逸潇洒,秀润挺拔,晚年笔力遒健奔放。朱熹称其笔札精妙,遒严飘逸,意致高远。遗留书作不多,书论有《论学二王书》。传世之作有《苦寒帖》《怀成都诗帖》等。

陆游

编辑本段

轶闻故事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一生遭受了巨大的波折,他不但仕途坎坷,而且爱情生活也很不幸。

宋高宗绍兴十四年,二十岁的陆游和表妹唐琬结为伴侣。两人从小青梅竹马,婚后相敬如宾。然而,唐琬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女子无才便是德),以至最后发展到强迫陆游和她离婚。陆游和唐琬的感情很深,不愿分离,他一次又一次地向母亲恳求,都遭到了母亲的责骂。在封建礼教的压制下,虽种种哀告,终归走到了“执手相看泪眼”的地步。

真相:根据陆游自己在晚年的诗作(《剑南诗稿》卷十四)是因为唐琬不孕,而遭公婆逐出。

陆游迫于母命,万般无奈,便与唐琬忍痛分离。后来,陆游依母亲的心意,另娶王氏为妻,唐琬也迫于父命嫁给同郡的赵士程。这一对年轻人的美满婚姻就这样被拆散了。

十年后的一个春天,31岁的陆游满怀忧郁的心情独自一人漫游山阴城沈家花园。正当他独坐独饮,借酒浇愁之时,突然他意外地看见了唐琬及其改嫁后的丈夫赵士程。两人互相寒暄了几句 。唐婉和丈夫便走了。

尽管这时他已与唐琬分离多年,但是内心里对唐琬的感情并没有完全摆脱。他想到,过去唐琬是 自己的爱妻,而今已属他人,好像禁宫中的杨柳,可望而不可及。

想到这里,悲痛之情顿时涌上心头,他放下酒杯,正要抽身离去,回到家后命下人送来一壶酒和唐婉亲自做的陆游爱吃的四碟小菜,陆游看到唐琬这一举动,体会到了她的深情,两行热泪凄然而下,一扬头喝下了唐琬送来的这杯苦酒。然后在粉墙之上奋笔题下《钗头凤》这首千古绝唱:

钗头凤 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在这首词里抒发的是爱情遭受摧残后的伤感、内疚和对唐琬的深情爱慕,以及对他母亲棒打鸳鸯的不满情绪。

陆游题词之后,又深情地望了唐琬一眼,便怅然而去。陆游走后,唐琬孤零零地站在那里,将这首《钗头凤》词从头至尾反复看了几遍,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便失声痛哭起来。回到家中,她愁怨难解,于是也和了一首《钗头凤》词: 钗头凤 唐琬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询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唐琬不久便郁闷愁怨而死。

此后,陆游北上抗金,又转川蜀任职,几十年的风雨生涯,依然无法排遣诗人心中的眷恋,他六十三岁,“偶复来菊缝枕囊,凄然有感”,又写了两首情词哀怨的诗:

得黄花作枕囊,曲屏深幌闷幽香。

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

少日曾题菊枕诗,囊编残稿锁蛛丝。

人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清香似旧时!

在他六十七岁的时候,重游沈园,看到当年题《钗头凤》的半面破壁,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又写诗感怀:

枫叶初丹桷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

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

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

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蒲龛一炷香。

诗人七十五岁时,住在沈园的附近,这年唐琬逝去四十年,“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重游故园,挥笔和泪作《沈园》诗:(其一)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烟雨沈园中,恍恍惚惚间,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诗人 陆游-九日春阴一日晴[6],正缓步踱过伤心桥,踯躅在满地落叶中。已无蝉声,也无画角,只有一个默然凝望断墙柳絮的老人。

诗人八十一岁,又作梦游沈氏园亭诗,写下了: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这两首诗以梅花作为主要意象关联到一起,既表示自己的情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老而弥坚,至死不变,也寓示唐琬高洁的品行,坚韧的节操,更表现出两人的爱情,尽管经历了尘世风霜,天荒地老,但不变依旧。

诗人八十四岁,离逝世只一年,再次重游沈园,怀念唐琬,此情至死难忘。

《春游》诗云:沈家园里花如锦, 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 不堪幽梦太匆匆。

自知不久于人世,仍然念念不忘当日眷侣,这一梦长达五十年——半个世纪,虽然仍自感匆匆,却赢得了天长地久,这正是诗人高尚的情操与崇高的精神境界。

从那首脍炙人口的《钗头凤》词、传说中唐琬的唱和开始,加上他几十年后陆续以沈园为题悼念唐琬的几首诗,陆游用自己的一生写下了一段流芳百世、凄婉感人的爱情悲剧。[7]?

编辑本段

陆游与美食

人们都知道陆游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但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位精通烹饪的专家,在他的诗词中,咏叹佳肴的足足有上百首,还记述了当时吴中(今苏州) 和四川等地的佳肴美馔,其中有不少是对于饮食的独到见解。

陆游的烹饪技艺很高,常常亲自下厨掌勺,一次,他就地取材,用竹笋、蕨菜和野鸡等物,烹制出一桌丰盛的宴席,吃得宾客们“扪腹便便”,赞美不已。他对自己做的葱油面也很自负,认为味道可同神仙享用的“苏陀”(油酥)媲美。他还用、萝卜、山芋、芋艿等家常菜蔬做甜羹,江浙一带居民争相仿效。

陆游在《洞庭春色》一诗中说,有“人间定无可意,怎换得玉脍丝莼”的句子,这“玉脍”指的就是隋炀帝誉为“东南佳味”的“金齑玉脍”。“脍”是切成薄的鱼片;“齑”就是切碎了的腌菜或酱菜,也引申为“细碎”。“金齑玉脍”就是以霜的后白色的鲈鱼为主料,拌以切细了的色泽金黄的花叶菜。“丝莼”则是用莼花丝做成的莼羹,也是吴地名菜。陆游在诗中称赞的这些菜肴,在当时确实都是名菜。 陆游,是一位不亚于苏东坡的业余烹饪大师。在他的诗词中,咏叹烹饪的有上百首。例如记录他会做饭(面)菜(羹)的诗句就有“天上苏陀供,悬知未易同”即是说自己用葱油做成的面条是天上苏陀(即酥)一样。他在《山居食每不肉戏作》的序言中记下了“甜羹”的做法:“以菘菜、山药、芋、菜菔杂为之,不施醢酱,山庖珍烹也。”并诗日:“老住湖边一把茅,时话村酒具山肴。年来传得甜羹法,更为吴酸作解嘲。”“今日山翁自治厨,嘉肴不似出贫居,白鹅炙美加椒后,锦雉羹香下豉初。箭出脆甘欺雪菌,蕨芽珍嫩压春蔬。平生责望天公浅,扪腹便便已有余”。由此可见,陆游是很会烹饪,又爱烹饪的。

正是因为陆游欣赏这些家乡名菜名点,所以当他宦游蜀地之时,不时要通过怀念家乡菜点来抒发他的恋乡之情,写出了“十年流落忆南烹”的诗句。

《陆游》人物简介,人物图像照,籍贯,生卒年代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不浅,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

绍兴二十三年(1153),他到临安应进士试,因“喜论恢复”,受到秦桧的忌恨,复试时竟被除名。直到秦桧死后三年(1158)才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宋孝宗即位之初,他被召见,赐进士出身。历任镇江、夔州通判,并参王炎、范成大幕府,提举福建及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光宗时,除朝议大夫,礼部郎中。后被劾去职,归老山阴故乡。他“身杂老农间”,为农民送医送药,与农民结下浓厚的情谊。嘉定二年(1210),八十五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他生当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他怀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诗,将近万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还有词一百三十首和大量的散文。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著。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宏丽、豪迈奔放。后期多为田园诗,风格清丽、平淡自然。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毛晋《放翁词跋》说:“杨用修(慎)云:‘放翁词纤丽处似淮海(秦观),雄慨处似东坡。’予谓超爽处更似稼轩耳。”的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被前人推为南宋宗匠。所写的政论、史记、游记、序、跋等,大都语言洗炼,结构整饬。

陆游是爱国主义诗派的一个光辉代表。他的作品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获得了重要地位。他继承并发摺了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在当时和后代的文坛上产生了深刻影响。

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传世。本文选其诗十一首:《游山西村》、《剑门道中遇微雨》、《病起书怀》、《关山月》、《夜泊水村》、《书愤》、《临安春雨初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沈园二首》、《示儿》;其词五首:《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鹊桥仙》(茅檐人静)、《钗头凤》(红酥手);其文一篇:《游小孤山记》。

传世名篇

游山西村

题解

见《剑南诗稿》。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陆游因极力支持抗战派将领张浚北伐,遭到朝廷投降派的排挤,自降兴(治所在今江西省南昌市)通判罢官归乡,居住在山阴镜湖之三山村。这道诗就是作者于乾道三年(1167)初春在三山村时写的。诗中记一次邻村之游,描写了山阴农村的美丽风光、热闹的节日气氛以及农家的纯朴好客,表达了作者对农家的深厚情谊。

原文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扣门。

剑门道中遇微雨

题解

见《剑南诗稿》。剑门关《在今四川剑阁县境》是入蜀孔道,又是历史名胜,历代诗人题咏甚多。乾道八年(1172)冬,作者由南郑(今陕西汉中)赴成都途经此地,即吟此诗。关于其诗索解,或认为作者终生志在恢复,这时是从汉中前线调往后方成都担任闲官,故诗里抒发的是壮志未酬的感慨,作者并非向往当个诗人,而是不甘心于只当个诗人,内涵深婉,意在言外。剑门,山名。

原文

衣上征尘杂酒痕,

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舍是诗人未?

细雨骑驴入剑门。

病起书怀

题解

见《剑南诗稿》。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夏。是时,游在成都,被人攻讦而遭弹劾罢官,遂躬于田亩。春末夏秋之际,作者生病,虽生活愈加清贫,仍不忘恢复之意。于是病愈即写《病起书怀》二,以表其矢志不渝之爱国情。

原文

病骨支离纱帽宽,

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

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

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

夜半挑灯更细看。

关山月

题解

见《剑南诗稿》。作于淳熙四年(1177),时作者被弹劾罢官闲居成都,距宋、金达成“隆兴和议”近十五年。诗中揭露“和戎诏下十五年”来将军们“朱门沉沉按歌舞”的荒*享乐,抒写士兵们以死报国的“壮士心”被白白消磨的悲愤,和“遗民忍死望恢复”的迫切愿望,表达了作者对朝廷求和苟安政策的愤怒谴责。《关山月》,原为汉乐府《横吹曲》篇名。

原文

和戎诏下十五年,

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沈沈按歌舞,

厩马肥死弓断弦。

戌楼刁斗催落月,

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

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士戈古亦闻,

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

几处今宵垂泪痕!

夜泊水村

题解

此诗作于山阴奉祠,时作者已家居九年。山阴是江南水乡,作者常乘小舟出游近村的山水。此诗为即景之作。

原文

腰间羽箭久凋零,

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

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

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

卧闻新雁落寒汀。

书愤

题解

作于淳熙十三年(1186)春,时作者六十二岁,罢官闲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已达六年。诗中概括了作者一生的抱负、经历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原文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临安春雨初霁

题解

见《剑南诗稿》。淳臣十三年(1186)春作者出知严州(洽今浙江建德)之前,由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到京城临安(今浙江杭州)等候宋孝宗召见。此诗描写作者暂客临安时的闲散无聊生活,流露出对恶浊的官场生涯的厌倦和盼望早日归家的心情。

原文

世味年来薄似纱,

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

犹及清明可到家。

秋夜将晓出篱门

迎凉有感(其二)

题解

见《剑南诗稿》。绍熙三年(1192)初秋作于山阴(今浙江绍兴)故里。共二首,此其二。诗中抒发了对金人占领区大好河山和人民的深切怀念,流露出对无力收复失地的南宋统治集团的强烈不满。

原文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题解

选自《剑南诗稿》。写于绍熙三年(1192)十一月陆游退居家乡山阴时所作,是年六十八岁。他一生主张北伐,渴望统一,虽屡受投降派的谗毁排挤,终矢志不移。此诗正是作者即景抒情、借梦言志的名作之一。

原文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沈园(二首)

题解

据南宋周密《齐东野语》、陈鹄《者旧续闻》和刘克庄《后村诗话》载,游二十岁与其表妹唐琬婚,然琬为陆母厌,只得改嫁,十多年后,游与琬邂逅于沈园,共叙旧情。游痛以作《钗头凤》词,琬亦作同调之作,以诉其情。沈园会后,琬不久便离开人世。游于庄元五年(1199),作二绝句以记之。沈园,故址在今浙江绍兴禹迹寺南。

原文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

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

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

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

犹吊遗踪一泫然。

示儿

题解

见《剑南诗稿》。作于嘉定二年(1210)十二月作者临终前,是诗人的绝笔和遗嘱。诗作集中体现了作者收复失地的终身抱负、统一祖国的坚定信念和至死不泯的爱国深情。

原文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卜算子

咏梅

题解

陆游一生钟情于梅花。他不但写了一百六十多首咏梅诗,还写了四首咏梅词,词境大都托物言志,是诗人品格的写照。《卜算子·咏梅》是其中脍炙人口的一首。

原文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夜游宫

记构寄师伯浑

题解

此词选自《渭南文集》,系一首记梦之作,而这梦境正是其生活的重现,词中又绘写了梦醒后的感慨,洋溢着慷慨昂扬的爱国,迸射出浪漫的火花。

原文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诉衷情

题解

这首词是陆游晚年的作品。这时词人已年近古稀,退居故乡山阴。但他一日也没忘记抗敌前线,报国信念至死不衰,愈老弥坚。

原文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戌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鹊桥仙

夜闻杜鹃

题解

选自《渭南文集》,作者在蜀,曾一度任南郑(今陕西汉中)军职,不久改调成都参议官,投闲置散,抱负难展,失意之极,因咏啼鹃以抒怀抱。通篇借物寓情,以环境冷落渲染凄凉气氛,以莺燕无声反衬杜宇啼鸣,悲凉悉苦。《词林纪事》引《词统》云:“去国离乡之感,触绪纷来,读之令人於邑。”

原文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钗头凤

题解

这首词大约是陆游三十岁左右时的作品。据《齐东野语》记载,词中描绘的是陆游与唐琬的一段爱情悲剧。

原文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地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游小孤山记

题解

选自《入蜀记》,一作《过小孤山大孤山》,为作者在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八月一日和八月二日的两则日记。是时,游被起用为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由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出发赴任。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历尽两岸奇山异景,因作《入蜀记》以记其胜。小孤山,又名髻山,在今安徽宿松东长江中。大孤山,在今江西九江市东南。

原文

八月一日,过烽火矶。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钯泽莹润,亦与他石迥异。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称深潦缩,故得尽见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

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小孤属舒州罕松县,有戌兵。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自然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逾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庙在山之西麓,额曰“惠济”,神曰“安济夫人”。绍兴初,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舟地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昔人诗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传者因谓小孤庙有澎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

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蒙,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发。万立庙门,有迅鹘搏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庙祝支:“山有栖鹘甚多。”

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风云腾涌,急系揽。俄复开霁,遂行。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境”之句为妙。始见庐山及大孤。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

晚抵江州,州治德化县,即唐之浔阳县。柴桑、栗里、皆其地也。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岸上赤而璧立,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泊湓浦,水亦甚清,不与江水乱。

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其间一日阻风不行,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

还有一个网站也是关于陆游的://.sxgd.net/mcsx/mrhc/mrwx04.htm

希望您会满意

推荐推荐

人物名字:陆游

拼音:LU YOU

字号:字务观,号放翁

所属朝代:

生卒年代:1125—1210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人物简介:南宋官吏、大诗人。少有文名,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应礼部试,名列前茅,遭秦桧黜落,孝宗即位,任枢密院编修官,赐进士出身。乾道六年起为夔州通判,历官四川制置使司参议官、提举江西常茶盐公事,以发粟赈灾,被劾罢。陆游乾道十六年任礼部郎中,劾罢,闲居十余年,宁宗嘉泰二年召修孝宗、光宗实录,以宝谟阁待制致仕。工诗、词、散文,亦长于史学,其诗多沉郁顿挫,感激豪宕之作,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为南渡后四大家。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陆游成都石刻像为王之佐绘,陆文杰行书诗正书记,李映富镌,刻于清道光二十二年冬日。陆游西安石刻像为杨浚摹并行书记,清光绪十四年十月十七日刻。陆游《九日春阴一日晴》为晚清画家钱慧安绘。陆游头像取自1941年《江苏武进戴庄陆氏族谱》。陆游像取自清任熊绘,王龄撰赞,蔡照初雕版,清咸丰六年萧山王氏养和堂刻本《於越先贤像传赞》。陆游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清道光十年刻本《古圣贤像传略》。

关于陆游

古诗名句精选

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大雅.鹤鸣》

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曹操《短歌行》

3,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4,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诗经.郑风.风雨》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6,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赠刘景文》

7,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题庐山仙人洞照》

8,剪不断,理还乱.李煜《乌夜啼》

9,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10,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屈原《涉江》

1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1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乌江》

1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1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澳》

1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16,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李白《长干行》

17,风咋起,春皱一池春水.冯延已《谒金门》

18,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文天祥《正气歌》

19,为山九仞,功亏一.《尚书.旅獒》

20,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21,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22,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与陈伯之书》

23,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原道》

24,虽鞭不长,不及马腹.《左传.宣公十五年》

2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26,强驽之末,力不能穿鲁缟.刘向《新序.善谋》

27,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吴兢《贞观政要.政体》

28,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宁史.文天祥传》

2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30,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屈原《卜居》

31,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呜则已,一呜惊人.

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

32,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云稹《离思》

33,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占领南京》

34,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宫》

35,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36,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37,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38,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39,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小雅.薇》

40,皮之不存,毛将安附 《左传.僖公十四年》

41,一叶蔽目,不见泰山.《冠子.天则》

4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43,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44,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瑟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45,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曹雪芹《红楼梦》

46,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传》

47,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赤壁赋》

48,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寒食》

4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50,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孟郊《游子呤》

51,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5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辽南》

53,众心成城,众口烁金.《国语.周语下》

54,大勇若怯,大智若愚.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

按音序排列

B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C

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一刻值千金.(苏轼)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D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E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

F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

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G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陈子昂)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宋·叶适)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

H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老子》)

J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见义不为,非勇也.(论语)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L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争报恩)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M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罗梅坡)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刘禹锡)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N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王安石)

P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Q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R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

S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淮南子)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莫等闭,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曹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生也有涯,知(智)也无涯.(庄子)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宋·罗大京)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士为知己者死.(史记)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盂郊)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礼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T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水浒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彭端叔)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苟子》)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

W

玩物丧志.(书经)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X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屈原)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老子)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尚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学然后知不足.(礼记)

学无止境.(荀子)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鲁迅)

Y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毛诗序)

《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管于》)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

衣莫若新,人莫若故.(晏子春秋)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孙昭远)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刘向)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

Z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

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苏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至长反短,至短反长.(吕氏春秋)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按作家分类

(晋)陶渊明

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二十首之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

(晋)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代出自蓟北门行》)

(西汉)司马迁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报任少卿书》)

士为知己者用,女为说己者容.(《报任安书》)

(三国)诸葛亮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

(汉)刘邦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鸿鹄歌》)

(南朝)刘勰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与海.(《文心雕龙》)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文心雕龙》)

(战国)李斯

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谏逐客书》)

(魏)曹植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白马篇》)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步诗》)

杜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将赴成都草堂有作,先寄郑公五首》之四)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二首》之二)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曲江二首》)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前出塞》)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后出塞》)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抒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论诗》)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

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醉歌行》)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赠花卿》)

贺知章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

裴休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陆游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西山村》)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文章》)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位卑不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病起抒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示子聿》)

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生.(《三月十七日夜醉作》)

叶绍翁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游园不值》)

苏轼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

只恐夜深花睡去,放烧高烛照红妆.(《海棠》)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赤壁赋》)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后赤壁赋》)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惠崇〈春江晚景〉》)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赤壁怀古》)

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酬柳氏二外甥求笔迹》)

大勇若怯,大智若愚.(《贺欧阳修改仕启》)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元代

王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墨梅》)

张养浩

兴,百姓苦;忘,百姓苦.(《山坡羊》)

明代

汤显祖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园 (《牡丹亭》)

冯梦龙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戚继光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望阙台》)

王夫之

国忧今未释,何用慰平生!(《悲风动中夜》)

于谦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观书》)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

郑成功

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出师讨满夷自瓜洲至金陵》)

张家玉

裹尸马革英雄事,纵死终令汗竹香.(《军中夜感》)

清代

赵翼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论诗》)

孙洙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唐诗三百首序》)

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谭嗣同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狱中题壁》)

蒲松龄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龚自珍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已亥杂诗之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已亥杂诗之二》)

张维屏

千红万紫安排着,只待新雷第一声.(《新雷》)

秋瑾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对酒》)

死生一事付鸿毛,人生到此方英杰.(《宝剑歌》)

近代

章太炎

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狱中赠邹容》)

徐锡麟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出塞》)

陆游.杜甫的资料

陆游,字务观,自号放翁,宋朝越州山阴人(今浙江省绍兴市)。父亲陆宰不仅曾有文学创作传世,且是当时有名的藏书家。陆游出生的第二年,北宋即被金人所灭,陆游跟父亲经过了一段流亡岁月,才回到山阴老家。陆宰不仅是一介文人,更是一个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常与志士往来,谈论家国局势,受父亲影响,年少的陆游早已埋下文学与爱国的。

二十九岁时参加进士考试,因名次在秦桧孙(秦埙)之前,又因喜论恢复,屡受排挤,至桧死才得以被起用。

陆游二十岁就定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报国壮志。三十岁参加礼部考试,名列第一,因“喜论恢复”而遭投降派秦桧打击,被除掉了名字。但他毫不消沉,回乡后仍攻读兵书,刻苦习武,准备抗金卫国。

1162年,宋孝宗赵慎起用主战派张浚,准备北伐。孝宗召见了陆游,陆游趁此良机提出了许多政治军事主张,并给予赵慎以有力支持。但是北伐失利,宋再度向金求和,孝宗意志动摇,朝中主和派重新抬头,张浚被罢官,陆游也被削职还乡。1170年,陆游到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任通判。后来又到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府中办理军务,积极向王炎提出恢复中原的作战策略。但是,由于朝中投降派的阻挠破坏,王炎被召回朝庭,幕府也被撤散。陆游的作战主张不仅得不到实现,自己也被调到成都府安抚司任参仪官。

1173年夏,他被任命为蜀州(四川崇庆)通判(副州官)。不久,又被调到嘉州(四川乐山),年底才又回到蜀州。报国无门,爱民无力,终于在1174年十月,陆游又被调到荣州(四川荣县)去摄理州事。陆游,在蜀州虽然只有一年多时间,但对蜀州感情十分深厚。即使晚年回到浙江山阴老家,也还写了许多记念蜀州的诗篇。蜀州人民也怀念放翁诗人,诗人长溘之后,人们的罨花池旁为他和赵忭([宋代]一御吏,曾作蜀州官)修一庙宇,称赵陆公祠,后改称“二贤祠”。现在,“二贤祠”已改建为“陆游纪念馆”。

将近三十年间(三十三岁至六十五岁),因陆游始终坚持抗金的主张,与当权不合,屡被起用也旋即被罢黜,在仕途上受到许多无情的打击和排挤。 在陆游沉浮的仕途中,对他一生有极大影响的一次,是受川陕宣抚使王炎之邀,在其幕府中任事,这是他一生中最意兴风发的时期。此处距宋、金分界不远,山水壮阔,气象雄伟;军旅生活也扩大了他生活的视野,使他写了许多热情洋溢的诗篇。 此后将近十年,陆游的生活背离不了四川。在四川期间,是他诗歌创作最活跃的时期,为纪念这一段生活,便将诗作取名为《剑南诗稿》。

淳熙二年(公元一一七五年),范成大调任四川制置使,邀陆游作参议官。二人因曾共事又是诗文之交,彼此不拘礼数,兼以陆游喜饮酒销愁,于是引起同僚的不满及讪谤,朝廷遂以「恃酒颓放」为由,罢去他的官职,于是他索性自号「放翁」。现实生活中虽被罢去了官职,但诗人「放翁」之名,却由此远传。

离开川陕,时年五十四,其间十年,陆游的任官生涯载浮载沉,至六十五岁最后一次任史官之职,仍因不肯坐食俸禄,一再对帝上书,痛陈时局沉疴,又激怒当局,竟以「吟咏专嘲风月」的罪名,再次被免去官职。(这是由于他始终坚持抗金,并把这些思想写进诗中,受到主和派的忌恨所致。)回到山阴,陆游干脆以「风月」二字,作为小轩的名称。 此次归隐至去世,约二十年时间,绝大部分是在农村中度过的,放翁实际参与了农事,因此对农村生活有深切的体会。

家居的二十年生活中,写了将近七千多首诗,其中绝大部份是描写农村景色和反映农民生活的篇章。 宁宗嘉定二年,诗人怀恢复中原的未竟之志以终。死前仍不忘驱逐金人,收复中原的大志,「示儿」一诗,是他对儿子的临终嘱笔,更是诗人抱负、人格和强烈的爱国的缩影,「孤忠悲壮,可泣鬼神。」 「死后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朱自清在<春>一文中引放翁<醉中到白崖而归>一诗全诗抄录如下:

醉眼朦胧万事空,今年痛饮让西东。呼传快马迎新月,却上轻舆御晚风。

行路八千是常客,丈夫五十未称翁。乱山缺处如横线,摇指孤城翠霭中。

八百多年来,蜀州人民怀念伟大的爱国诗人,人们扶老携幼,不远千百里前来瞻仰、凭吊陆游。罨花池是陆游生活过的地方,这里的水榭楼台、林木花草,都篆刻下传大诗人忧国忧民的诗篇。

参考资料:

://.sxgd.net/mcsx/mrhc/mrwx04.jpg

揭千古情痴陆游:热血丹心的陆游为何壮志难酬

杜甫

(712~770)

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扬名。20岁以后可分4个时期。

玄宗十九年(731)至天宝四载(745),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曾先后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其间赴洛阳考进士失败。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结为挚友。次年秋分手,再未相会。杜甫此期诗作现存20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为代表。

天宝五载至十四载,杜甫困守长安,穷困潦倒。他不断投献权贵,以求仕进。六载曾应试“制举”;十载献“大礼赋”三篇得玄宗赏识,命宰相试文章;但均无结果。直到十四载十月,安史之乱前一个月,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之职。仕途的失意沉沦和个人的饥寒交迫使他比较客观地认识到了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使他逐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创作发生了深刻、巨大的变化。产生了《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样的不朽名篇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警世之句。此期流传下来的诗大约100首,其中大都是五七言古体诗。

肃宗至德元载(756)至乾元二年(759),安史之乱最盛。杜甫也尽历艰危,但创作成就很大。长安陷落后,他北上灵武投奔肃宗,但半路被俘,陷贼中近半年,后冒死从长安逃归凤翔肃宗行在,受左拾遗。不久因房案直谏忤旨,几近一死。长安收复后,回京任原职。758年5月,外贬华州司功参军,永别长安。此时期的杜甫,对现实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先后写出了《悲陈陶》、《春望》、《北征》、《羌村》、“三吏”、“三别”等传世名作。759年,关辅大饥,杜甫对政治感到失望,立秋后辞官,经秦州、同谷,于年底到达成都。此期流传下来诗歌200多首,大部分是杜诗中的杰作。

肃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历五年(770)11年内,杜甫在蜀中八年,荆、湘三年。760年春,他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并断续住了五年。其间曾因乱流亡梓、阆二州。765年,严武去世,杜甫失去凭依,举家离开成都。因病滞留云安,次年暮春迁往夔州。768年出峡,辗转江陵、公安,于年底达岳阳。他生活的最后二年,居无定所。飘泊于岳阳、长沙、衡阳、耒阳之间,时间多在船上度过。770年冬,杜甫死于长沙到岳阳的船上,年59岁。逝世前作36韵长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有“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之句,仍以国家灾难为念。这11年,他写诗1000余首(其中夔州作430多首),占全部杜诗的七分之五强。多是绝句和律诗,也有长篇排律。名作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八首》、《登高》、《又呈吴郎》等。

杜诗现存1400多首。它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全貌,生动地记载了杜甫一生的生活经历;把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被后代称作“诗史”。但杜甫并非客观地叙事,以诗写历史;而是在深刻、广泛反映现实的同时,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段表达自己的主观感情。正如浦起龙所云:“少陵之诗,一人之性情,而三朝之事会寄焉者也”(《读杜心解》)。天宝后期以来,杜甫写了大量时事政治诗。短篇如《洗兵马》、《有感》、《丽人行》、《三绝句》、《病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又呈吴郎》,长篇如《夔州书怀》、《往在》、《草堂》、《遣怀》,虽内容各异,但都是个人情感与事实相结合,抒彩较浓。战争题材在杜诗中数量很大。杜甫对不同性质的战争态度不同。反对朝廷穷兵黩武,消耗国力的有《兵车行》、《又上后园山脚》等;支持平息叛乱,抵御外侮的有《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观兵》、《岁暮》等。《前出塞》、《后出塞》两组诗,既歌颂了战士的壮烈英勇,又谴责了君王拓边无厌和主将骄横奢侈;以一个战士的自白概括了无数英勇士兵的不幸命运。“三吏”、“三别”中,诗人同情人民的痛苦,愤恨野蛮拉丁;但大敌当前,兵源缺乏,他只能忍痛含泪劝慰被征者。表现出作者内心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杜甫有不少歌咏自然的诗。歌咏的对象,往往是既联系自己,也联系时事,是情、景与时事的交融,而不仅仅是情景交融。最具代表性的是《春望》、《剑门》。

杜甫还有些歌咏绘画、音乐、建筑、舞蹈、用具和农业生产的诗,同样贯注了作者的感情,具有时代特色。杜集中也有些诗,时代气氛不浓,个人感情较淡泊,尤其是在成都草堂写的一部分诗。这是他经过长期飘泊,得到暂时休息后心境的表现。在《屏迹》、《为农》、《田舍》、《徐步》、《水槛遣心》、《后游》、《春夜喜雨》等诗中,诗人对花草树木、鸟兽鱼虫的动态有细腻的观察,无限的喜爱和深刻的体会。体现了杜甫诗歌和为人的另一侧面。杜甫怀念亲友的诗,大都缠绵悱恻,一往情深。如《月夜》怀念妻子,《月夜忆舍弟》怀念弟弟。众多怀友诗中,以怀念李白的最为突出。从与李白分手直到晚年,追念或谈到李白的诗有15首。表现了他对李白的推崇和情谊。杜甫还以诗论诗,在《戏为六绝句》、《偶题》、《解闷十二首》(其四至其八)中,表达了“转益多师”、“别裁为体”,扬弃古今而自铸伟辞的艺术主张。在困守长安和飘泊西南时期,为求仕进和维持生计,杜甫也作过一些内容无聊、格调不高的投赠权贵、奉和应酬的诗。其中有不少五言排律。

杜诗体制多样,奄有众长,兼工各体,并能推陈出新,别开生面。其五言古诗融感事、纪行、抒怀于一炉;博大精深、无施不可,开唐代五古境界;代表作有《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羌村》、《赠卫八处士》、“三吏”、“三别”。七言古诗长于陈述意见,感情豪放、沉郁,风格奇崛拗峭;如《醉时歌赠郑广文》、《洗兵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岁晏行》等。其五、七言律诗功力极高;五律如《春望》、《天末怀李白》、《后游》、《春夜喜雨》、《水槛遣心》、《旅夜书怀》、《登岳阳楼》,七律如《蜀相》、《野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宿府》、《白帝》、《诸将五首》、《秋兴八首》、《登高》等;唐人律诗很少能超过它们。杜甫还有许多五言排律,几首七言排律,使排律得到很大的发展。其《秋日夔府咏怀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长达1000字。但杜甫排律亦多堆砌典故、投献应酬之作。其绝句即景抒情,反映时事,并开绝句中议论之体,别开异径,贡献颇大。杜诗内容广阔深刻,感情真挚浓郁;艺术上集古典诗歌之大成,并加以创新和发展;在内容与形式上大大拓展了诗歌领域,给后世以广泛的影响。杜甫也被后人尊为诗圣。杜甫一生潦倒,其诗“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杜甫《南征》)。但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倍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

近千年来,治杜之风不绝。宋代有许多杜诗的编年、分类、集注等专书,如王洙《杜工部集》、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鲁编次、蔡梦弼会笺的《杜工部草堂诗笺》、徐居仁编辑的《分门集注杜工部诗》。后世注释杜集的亦在百种以上,较流行的有钱谦益《笺注杜工部集》、仇兆鳌《杜诗详注》、杨伦《杜诗镜铨》、浦起龙《读杜心解》。新、旧《唐书》都有杜甫本传。两宋以后,诗话笔记中评点、解释杜诗的文字非常丰富。中华书局1964年编有《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杜甫卷》上编《唐宋之部》。明末王嗣有《杜臆》、清施鸿保有《读杜诗说》。另外,中华书局还将五四运动以来较重要的论文汇编成《杜甫研究论文集》。传记和新的研究专著有冯至《杜甫传》、萧涤非《杜甫研究》、傅庚生《杜甫诗论》、朱东润《杜甫叙论》。较详实的年谱有闻一多《少陵先生年谱会笺》和四川文史研究馆的《杜甫年谱》。

杜甫(712—770),字子美,盛唐大诗人。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这一时期曾先后游历吴、越(今江浙一带)和齐、赵(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返成都。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

综观杜甫一生思想是“穷年忧黎元”,“致君尧舜上”,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 “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傅,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对后来元白的“府运动”产生了积极影响。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有《杜工部集》。

望岳

题解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二十四年(736)年,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 “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原文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兵车行

题解

见《杜工部集》,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载(751)。是年,唐征伐作战,大肆征兵,致使民无宁日。杜甫有感于此,作《兵车行》以抒其愤忿之意。

原文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戌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春望

题解

唐萧宗至德元年(756年)七月,杜甫得知肃宗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县)即皇帝位,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今陕西富县)的羌村,只身投奔,途中为安史叛军所俘,押往长安,次年春天才得脱身。在被迫留居长安的日子里,他写了许多反映沦陷区生活的诗篇,或感时忧国,或思家念亲,《春望》就是作于此时的一篇代表作。

原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壕吏

题解

见《杜工部集》。为《三吏》之一,作于公元759年。安史之乱后,唐由盛变衰,国不成国,民无宁日。是年,作者经新安、石壕等地流离迁徒,目睹官吏征丁后有感而作。《三吏》,分别为《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石壕,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东南。

原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戌。”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新婚别

题解

杜甫“三列”中的《新婚别》,精心塑造了一个深明大义的**形象。此诗用独白形式,全篇先后用了七个“君”字,都是新娘对新郎倾吐的肺腑之言,读来深切感人。

原文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忽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白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蜀相

题解

见《杜工部集》。约作于上元元年(760年)。是年暮春,杜甫搬到浣花溪草堂,得暇赴成都武侯祠游览、凭吊,作了这首《蜀相》,以抒述婉惜之情。

原文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春夜喜雨

题解

见《杜工部集》,作于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春,是杜甫晚年“飘泊西南”时在成都所作。诗人在对春雨的描述之中,流露出其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原文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烛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题解

见《杜工部集》,作于公元761年,时值安史之乱尚未平定之际。上元元年(760)春,杜甫得亲友资肋,于成都西郭外浣花溪畔盖一草堂,以安顿其家。翌年八月,草堂为秋风所破,杜甫百感交集,作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以记之。

原文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拗。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

题解

见《杜工部集》。代宗广德元年(763)正月,史朝义(史思明之子)兵败,自缢于林中,其将田承嗣,李怀仙皆举地降。至此,河南、河北地区相继收复。时杜甫寓居梓州(今四川三台),乃作此诗。河南河北,指今洛阳一带及河北北部。

原文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绝句四首(其一)

题解

杜甫的七言绝句不多,然而这一首却是中国最流行的小诗之一。它通俗易懂,平白如话,却又深含了诗人的审美理想,极受文人学者所推许,可说是以俗为雅,雅俗共赏。

原文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旅夜书怀

题解

《旅夜书怀》,是杜甫离开成都,携家乘舟东下,经过渝州(四川重庆)、忠州(四川忠县)时(765年)写的。

他早岁虽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到头来什么事都没有做成,只落得年老多病,亲朋零落,只身飘泊,置身于这样浩渺的江上,自己仿佛是天地间的一只沙鸥,飞往哪里去呢?寂寞啊,寂寞!作者的感慨是很深沉的。

原文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登高

题解

见《杜工部集》,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时其流落夔州(今四川奉节)。古九月九有登高习俗,此诗即杜甫登高有感而作,抒写其长年飘泊、老病孤愁之感。

原文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江南逢李龟年

题解

李龟年,唐朝、天宝年间的名乐师。杜甫年青时在洛阳曾听过他的演唱。晚年飘泊江南后,杜甫竟与乐师异地重逢。这时候距“安史之乱”以前的“盛唐时期” 已经十多年了,诗人和李龟年都是晚年了,在这样的境地相逢,有回忆,有伤感。于是,诗人用非常含蓄的语言,说出了昔盛今衰的感慨。

原文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一、设想“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热血男儿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是陆游二十岁时立下的志向。在他的一生中,不管外界环境 如何 变化,不管自己如何颠沛流离,始终坚持着这一信念。为抗金大业多次被贬、功名受到 影响 而在所不惜。

1153年,陆游二十九岁,到都城临安(今杭州)参加科举考试,初试时名列两浙地区第一名,然而在第二年的礼部复试中,却因排名在奸相秦桧的孙子之前,平日里又喜欢谈论抗金收复失地,秦桧从中作梗,被除了名。但他毫不消沉,回到家乡后攻读兵书、刻苦习武,准备抗金卫国。直到几年后秦桧死去,他才得到起用,担任福州宁德县主簿,开始了官宦生涯。

宋孝宗即位后,主战派在朝中得势,陆游也以“善于词章,熟悉典故”被推荐到朝中,孝宗看了他的文章,认为他行文有气势、为人有才能,特赐他进士出身,调任枢密院(军事国防机构)编修,从事文字方面的工作。这时,陆游的主战立场更加旗帜鲜明,毫不掩饰,提出了许多收复失地的策略,也很得孝宗的欣赏。然而,孝宗并不是一个真正有为的皇帝,对陆游的主张也只是感兴趣而已,并无意去认真实行。当陆游上书论及朝中一些人的结党营私行为、主张应革新政治时,终于惹得皇帝老子不高兴,被放到镇江、隆兴(今江西南昌)去当通判(副知府)的闲差去了。但是,事情到此却还没有完,不久后,宋朝的北伐失败,再一次跟金国签订了屈辱的和约。朝中主和派又占了上风,开始追究主战派的责任,陆游也被扣上“鼓吹是非,力主对金用兵”的大帽子,撤职不用,回家闲赋。

在家闲呆了五年后,直到1170年,陆游四十六岁,才又被朝廷起用为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在夔州呆了不到一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的邀请,去帮助王炎治理军务。四川宜抚使驻守陕西汉中,这里是抗金的前线,王炎又是一个比较务实、精明能干的领导,二人关系相处的很好,这使陆游感到非常兴奋,终于能为抗金做些实事了。他经常身穿戎装,骑马穿行于汉中一带的军事防区,与前方将士一起甘苦与共。然而,好景不长,由于主和派的干扰,随着王炎调回临安,陆游也被调到成都担任安抚司参议官的闲职。抗金、收复失地的理想又一次成了泡影,他只能把满腔的豪情与义愤倾注在诗篇之中。

后来,孝宗看到了陆游在川陕所作的诗篇,感叹其志气可嘉、人才难得,把他召到临安,再次接见面谈。此后十多年,陆游在福建、江西、浙江等地担任一些管理茶盐的官职,虽是肥差,却与抗金志向相去甚远。因为他始终坚持抗金主张,为权贵所不容,也就一直得不到重用。

但即使如此,陆游也是尽其所能,为百姓做些好事。

在江西任上时,当地发生水灾,虽然这是地方官的事,陆游管与不管都可以。但他“草行露宿”,亲到灾区视察,并做主开粮仓贩济灾民,却因此又惹得当权者不高兴,办了他一个“越权行事”的罪名轰回老家。

过了六年后,他才被重新起用为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州。光宗即位后,调到朝中为礼部郎中(司长)。但陆游虽经多次坎坷,忧国忧民的本色丝毫不改,又连上奏章,请求朝廷减轻赋税。结果,遭到弹幼,以“嘲咏风月”的罪名再度罢官。

陆游的一生,处在南宋主和为主的时期。虽然朝中的一些大臣不甘金兵的入侵,不甘北方的沦陷,但也是安享升平的人多,真心想与金国开战的少。偶尔的几个主战派掌权时也是由于缺乏足够的准备、仓促开战而失败。这更加剧了人们的主和惧战心理。这样的背景下,也就决定了“喜论恢复”的陆游必然是仕途坎坷、多遭贬迁。然而,陆游不悔,全力抗金、恢复中原在他的心目中高于一切。直到晚年,他还念念不忘,临终前还在吟诗示儿: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样的精神,这样的丹心,这样的矢志不渝,这样的至死不悔,不山不让人肃然起敬。

二、感叹“山盟虽在,锦书难托”的千古情痴

陆游二十岁时,与青梅竹马的表妹唐婉结为夫妻。二人情趣相投,恩爱备至,春日踏青,冬日赏雪,才子佳人,吟诗作文,真是自在逍遥,沉浸在幸福的温柔乡中。

但却好景不长。仅仅两年,陆游的母亲就逼着陆游休妻离婚,任凭陆游如何哀求都没用。

那么,陆游的母亲为什么非要把这个儿媳妇,又是自己的亲侄女轰出去呢?主要原因就是唐婉没有生育。

虽然不久后陆游另娶,唐婉也再嫁文士赵士程为妻。但两人的心已死,留下了永远的伤痛。

所以,当五年后,两人意外的在沈园相逢时,那份凄苦,那份欲说还休,那份无语凝噎,便只有当事人自己心知了。

那是一个春日,小雨菲菲,淅淅沥沥、缠缠绵绵地飘洒,朦朦胧胧、似有似无地浸润。陆游独自来到城南禹迹祠附近的沈园漫步,与赵士程、唐婉夫妇不期而遇,不胜感慨。赵士程也是一个性情中人,开明大度,对唐陆的际遇深为同I清,在得知唐婉欲置酒相待陆游时,欣然同意,并借故离开,让这一对有情人尽诉衷怀。

恍然已成隔世,情又何诉?两人默默对坐,心忆往事,相顾无语,悲欣交集。

看着唐婉那清瘦的面庞,遥想两人的琴瑟和谐,陆游实在不能忍受这份凄苦,挥笔在墙壁上题了一首词: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饱绞峭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未及写罢,已是涕泪滂沱。强抑伤感,勉强写完,掷笔而去。

唐婉默默地看,默默地读,望着陆游远去的背影,提笔相和: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瞒!瞒!瞒!

因了这两首词,因了陆唐的爱情悲剧,本是一个普通的私家园林,沈园便也有了千古的声名。

这一别,竟成永诀。

不久,唐婉忧郁而逝。陆游则始终不能忘怀这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沈园,也成了他心向往之的地方,成了他的一个心结。在后来的诗篇中,多次的吟咏,时间越久,思念越深。直到八十多岁高龄,还在梦游沈园: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缘蘸寺桥春水生。

谁谓英雄无情?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陆游的纵马狂歌,是他的本色,而不忘旧爱,更是他的深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