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夷陵之战经过如何

2.夷陵之战的经过

3.三国演义夷陵之战

4.三国演义中介绍夷陵之战是哪一回?曲阿之战的是哪一回?

5.三国时夷陵之战概述?

6.夷陵之战中谁力战而死?

7.汉中之战,刘备战胜了强大的曹操,为何夷陵之战惨败呢?

夷陵之战_夷陵之战故事简要概括

夷陵之战,真的是以少胜多吗?真实史实是怎样的?夷陵之战不是以少胜多,这场战役是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之一,参战双方分别是蜀汉和东吴,而且蜀汉是和五溪蛮夷联手对战东吴,当时蜀汉兵力四万多,加上五溪蛮夷就有五万多,东吴也是出兵五万多,所以双方在兵力上是同等的。

夷陵之战发生在221年,也就在刘备称刚好三个月,他以为关羽报仇为由发动了夷陵之战,孙权本想求和,可惜刘备在痛失关羽后,心里对东吴怨恨颇深,自然不会答应孙权的求和。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双方的兵力情况是:刘备发兵三万,再加上沙摩柯的蛮夷军队2万,总计五万人,水陆并进,向东吴杀来。孙权向刘备求和不成,令陆逊为大都督,统兵五万抵抗刘备的进攻!看来,双方的兵力基本相当,陆逊打败刘备并不是以少胜多,而是旗鼓相当!

历史上真实的夷陵之战,其实和网上的传言差不多,但在兵力总数上,差别最大,网上说有70万,其实只有4万左右,具体什么情况,接着看。夷陵之战是刘备为了收复荆州而发动的。由于关羽失去了荆州,荆州就落入了吴国的手中。刘备失去了他的后方,只剩下益州和汉中。荆州本来就是名义上向东吴借的,所以不能以收复荆州的名义。后来刘备以为关羽报了仇,就派兵去攻打吴国。这次刘备可以说是发动了全国的力量了!刘备说:"我不知道。

以上就是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谢谢。

夷陵之战经过如何

夷陵之战的起因是什么?

夷陵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公元223年。这场战役的起因是蜀汉和东吴之间的领土争端,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这场战役的起因。

一、夷陵之战背景。

在三国时期,蜀汉和东吴是两个重要的政治势力。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两国之间经常发生领土争端。而夷陵地区就是两国之间的争议地区之一。蜀汉认为这个地区是自己的领土,而东吴则主张自己对这个地区的?。

二、蜀汉进攻东吴。

为了维护自己的领土,蜀汉决定向东吴进攻。刘备派遣了大将关羽率领军队攻打夷陵地区,并要求东吴出兵支援。然而,孙权并没有出兵支援,而是取了观望的态度。

三、东吴的反应。

孙权对于蜀汉的进攻并没有做出明确的反应。他一方面想要避免与蜀汉发生冲突,另一方面又担心蜀汉会趁机进攻自己的领土。最终,他决定取妥协的态度,派遣陆逊前往夷陵地区进行调解。

四、夷陵之战爆发。

在陆逊的调解下,关羽同意撤军并放弃了对夷陵地区的主张。然而,关羽并没有完全放弃对这个地区的关注,他继续派遣部下在夷陵地区进行巡逻和防守。这引起了东吴的不满和担忧,最终导致了夷陵之战的爆发。

五、夷陵之战结果。

夷陵之战中,蜀汉军队虽然占据了一定的优势,但是由于陆逊的出色指挥和东吴军队的顽强抵抗,最终还是被击败了。这场战役的失败不仅让蜀汉失去了夷陵地区,也削弱了他的军事实力和地位。

总之,夷陵之战的起因是蜀汉和东吴之间的领土争端。这场战役的结果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政治格局,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这场战争的起因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中的领土争端和政治斗争。同时,也可以看到,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领袖之间的智慧和决策能力对于战争的胜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夷陵之战的经过

夷陵之战,又称猇亭之战,清代时避讳改称彝陵之战[3],是三国时期蜀汉君主刘备进攻孙吴之战役,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221年七月,即刘备称帝三个月后,以替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气势强劲。东吴国君孙权立即以陆逊率军应战,陆逊以逸待劳,挡住蜀军攻势,更在222年八月夷陵一带以火攻打败蜀军。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20年),孙权趁关羽北伐樊城,袭取荆州,擒杀关羽。汉章武元年(221年)秋,七月,刘备为夺回荆州,以为关羽报仇为由,亲率大军攻吴。孙权遣使求和不成,就向曹魏称臣,表示愿意修好,以避免两面作战,并任命陆逊为大都督率军应战。

以逸待劳

蜀汉军初期因亟欲帮关羽报仇,因此士气极高,屡战屡胜,夺下巫县、秭归。章武二年二月,陆逊以蜀军势盛、求胜心切、乘高守险,决定先让一步,再相机决战,令吴军退至夷陵(今湖北宜昌北)、猇亭(今湖北宜昌东南)一带,据守有利地形。刘备大军相继推进至夷陵、夷道(今湖北宜都),连营数百里,并得当地土着部族的支援,声势浩大。蜀军频繁挑战,但陆逊坚守夷陵不出,孙桓也死守夷道。两军相持达半年之久,蜀军疲惫、斗志松懈,于是在六月派大将吴班在平地立营以引诱吴军决战,但陆逊没有中计,刘备知道此计行不通,乃从山谷中引出八千伏兵,陆逊此时才开始反击。

火烧连营

闰六月,陆逊在大举进攻之前,先攻汉军一营,结果失利。诸将皆说这是浪费兵力,陆逊却说:“吾已晓破之之术。”陆逊发现了刘备军的营寨都是由木栅栏组成,陆逊决定使用火攻。吴军放火,并封锁江面,扼守夷陵道,全线出击,水陆并进,打了刘备一个措手不及。吴军克营40余座,汉军“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塞江而下”。冯习、张南、沙摩柯被吴军斩杀,杜路、刘宁向吴军请降,傅肜、程畿战死,黄权因退路被断,就率众投降魏国。

而刘备狼狈逃至白帝城(今重庆奉节东),到了益州东部永安(今奉节县)一病不起而不再西行。徐盛、潘璋、宋谦等各竞表言“备必可禽,乞复攻之。”陆逊与朱然、骆统则上言曰:“曹丕大合士众,外托助国讨备,内实有奸心,谨决计辄还。”孙权虽然获胜,但是畏惧刘备驻扎在边境,更怕曹魏从后突袭,遣使议和,因长期征战和兵败而心力交瘁的刘备同意停战。

影响

此战,吴军后退诱敌,以逸待劳,击其疲惫,创造由守转攻的成功战例。东吴守住了荆州,而蜀汉受到重创,元气大伤。222年秋,曹丕开始攻吴。章武三年(223年)二月,刘备召唤在成都的诸葛亮到永安。三月,刘备病势加重,向丞相诸葛亮交代后事,托付蜀汉军政大权,四月,刘备在永安宫(今奉节师范学校内)逝世,后诸葛亮遣使与东吴恢复同盟,共同对抗曹魏。

经此一役,双方实力都受到影响,蜀吴消除矛盾重修于好,自此再无大战。两国共同抗魏,同时往北与曹魏对峙。到晋朝统一之前三国领土再无重大改变,因此夷陵之战被认为是前后三国之分界。宋末、元初史学家胡三省称:“曹公不追关羽,陆逊不再攻刘备,其所见固同也。以智遇智,三国所以鼎立欤!”

三国演义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的经过

夷陵之战又叫彝陵之战、猇亭之战(猇亭,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北),是三国时期蜀汉君主刘备对东吴发起的一场战役,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

221年七月,刘备称帝三个月后,为了替关羽报仇,他立即挥军东征,气势雄壮,东吴国君孙权立即命令陆逊率军迎战,陆逊运用以逸待劳的策略,阻止了蜀军的攻势,并在222年八月在彝陵地区击败了蜀军。

公元221年7月,刘备带领蜀汉军队七十多万人对吴国发动了大规模战争,当时两国的国界已经西移到巫山附近,长江三峡成为两国之间的主要通道,刘备派遣将军吴班、冯习率领4万多人作为先头部队,夺取峡口,攻入吴境,在巫地(今湖北巴东)击溃了吴军李异、刘阿的部队,占领了秭归。

为了防止曹魏趁机袭击,刘备派遣黄权将军驻扎在长江北岸,并派侍中马良到武陵活动,争取当地部族首领沙摩柯起兵共同作战。

孙权面对蜀军的战略进攻,奋起应战,任命陆逊为大都督,统率朱然、潘璋、韩当、徐盛、孙桓等五万人前往前线与蜀军对峙;与此同时,孙权派使者向曹丕表示臣服并修好,以避免同时与两国作战。

陆逊上任后,通过对双方兵力、士气和地形等条件的仔细分析,他指出刘备的兵力强大,地势高峻,锐气正盛,求胜之心十分强烈,吴军应该暂时避开蜀军的锋芒,等待时机来破敌。

他耐心地说服了吴军,使他们放弃了立即决战的要求,果断实施战略退却,一直后撤到夷道、猇亭一线,然后在那里停止退却,转入防御状态,遏制蜀军的继续推进,并集中兵力,准备伺机决战。这样,吴军完全退出了高山峻岭地带,将数百里长的山地留给了蜀军。

公元222年正月,蜀汉水军吴班、陈式进入夷陵地区,驻扎在长江两岸;公元222年二月,刘备亲自率领主力军从秭归进抵亭,建立了大本营,这时,蜀军已经深入吴境二三百公里,由于遭到吴军的扼阻和防御,蜀军的东进势头暂时停顿,蜀军不得不在巫峡、建平至夷陵一线设置几十个营寨,以巩固自己的阵地。

为了引诱陆逊出战,刘备派遣前部督张南率部分兵力围攻驻扎在夷道的孙桓。孙桓是孙权的侄儿,所以吴军的诸将纷纷要求出兵救援,但是陆逊深知孙桓深得士众的心,夷道的城池坚固,粮草充足,就坚决拒绝了分兵援助夷道的建议,避免了分散和过早消耗兵力的行为。

从公元222年正月到公元222年六月,两军仍然相持不决,刘备为了迅速同吴军进行决战,曾频繁派人到阵前辱骂挑战,但是陆逊均沉住气不予理睬,后来刘备又派遣吴班,率数千人在平地立营,另外又在山谷中埋伏了8千人马,企图引诱吴军出战,伺机加以聚歼,但是此计依然未能得逞。

陆逊坚守不战,破坏了刘备,倚恃优势兵力,企求速战速决的战略意图,蜀军将士逐渐斗志涣散松懈,失去了主动优势地位,六月的江南,正值酷暑时节,暑气逼人,蜀军将士不胜其苦,刘备无可奈何,只好将水军舍舟转移到陆地上,把军营设于深山密林里,依傍溪涧,屯兵休整,准备等待到秋后再发动进攻。

由于蜀军是处于吴境二三百公里的崎岖山道上,远离后方,故后勤保障多有困难,且加上刘备百里连营,兵力分散,从而为陆逊实施战略反击提供了可乘之机。

陆逊看到蜀军士气沮丧,放弃了水陆并进、夹击吴军的作战方针,认为战略反攻的时机,业已成熟,为此他上书吴王孙权说:交战之初,所顾虑的是蜀军水陆并进、夹江直下,现在蜀军舍舟就陆,处处结营,从其部署来看,不会有什么变化,这样就有了可乘之机,击破蜀军,当无困难,孙权当即批准了,陆逊这一由防御转入反攻的作战。

陆逊在进行大规模反攻的前夕,先派遣小部队,进行了一次试探性的进攻,这次进攻虽未能奏效,但却使陆逊从中寻找到了破敌之法——火攻蜀军连营的作战方法,因为当时江南正是炎夏季节,气候闷热,而蜀军的营寨都是由木栅所筑成,其周围又全是树林、茅草,一旦起火,就会烧成一片。

决战开始后,陆逊即命令吴军士卒,各持茅草一把,乘夜突袭蜀军营寨,顺风放火,顿时间火势猛烈,蜀军大乱,陆逊乘势发起反攻,迫使蜀军西退。

吴将朱然率军5000首先突破蜀军前锋,猛插到蜀军的后部,与韩当所部进围蜀军于涿乡(今湖北宜昌西),切断了蜀军的退路;潘璋所部猛攻蜀军冯习部,大破之,诸葛瑾、骆统、周胤诸部,配合陆逊的主力,在亭向蜀军发起攻击,守御夷道的孙桓部也主动出击、投入战斗,吴军进展顺利,很快就攻破蜀军营寨40余座,并且用水军截断了,蜀军长江两岸的联系。

蜀军将领张南、冯习及土著部族首领沙摩柯等阵亡,杜路、刘宁等卸甲投降,刘备见全线崩溃,逃往夷陵西北马鞍山,命蜀军环山据险自卫,陆逊集中兵力,四面围攻,又歼灭蜀军数万之众。至此,蜀军溃不成军,大部死伤和逃散,车、船和其他军用物资丧失殆尽。

刘备乘夜突围逃遁,行至石门山(今湖北巴东东北),被吴将孙桓部追逼,几乎被擒,后卫将军傅彤等被杀,后依赖驿站人员,焚烧溃兵所弃的装备堵塞山道,才得以摆脱追兵,逃入永安城中(又叫白帝城,今四川奉节东),这时,蜀军镇北将军黄权所部,正在江北防御魏军,刘备败退后,黄权的归路为吴军所截断,不得已于八月率众向曹魏投降。

刘备逃到白帝城后,吴将潘璋、徐盛等人都主张乘胜追击,扩大战果,陆逊顾忌曹魏方面乘机浑水摸鱼、袭击后方,遂停止追击,主动撤兵,公元222年九月,曹魏果然攻吴,但因陆逊早有准备,魏军终于无功而返,次年也就是公元223年四月,刘备恼羞于夷陵惨败,一病不起,亡故于白帝城,夷陵之战就这样结束了。

三国演义中介绍夷陵之战是哪一回?曲阿之战的是哪一回?

战役简介:战役名称: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

夷陵猇亭之战是三国史上三大战役之一,这三大战役就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

交战双方:孙权,刘备

指挥官:陆逊,刘备

爆发于公元222年,是三国时期吴国(孙权)和蜀汉(刘备)为争夺战略要地荆州八郡而进行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

战役背景

曹废掉汉献帝后,建立了魏国,接着刘备和孙权也建立了两个国家。不听丞相诸葛亮和赵云的劝告,决定倾全国之力,攻打吴国,为关羽报仇。孙权在几次求和都大败的情况下,只好派出年轻的陆逊为都督,前去阻挡。

战役起因

东吴孙权占领了荆州,破坏了刘备的隆中战略(《隆中对》说“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 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使刘备不具备统一的条件,刘备若想灭曹魏或者灭孙吴,依照《隆中对》来说,他都必须夺回荆州,否则他只能依靠蜀道难割据一方。刘备无论是为了自己的帝业,还是报国仇家恨,他都必须夺回荆州,但是由于他过于急切的想夺回荆州,在蜀国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刘备就匆忙发兵了。

三国时夷陵之战概述?

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孙吴之间争夺荆州的重要战役,蜀汉的惨败导致蜀汉永远失去了荆州。此战因交战于夷陵(今湖北宜昌东南),史称夷陵之战;又因最后决战于猇亭(今湖北宜都北),亦称猇亭之战。

《三国演义》中用三个章回写了夷陵之战的始末:

第八十二回 孙权降魏受九锡 先主征吴赏六军

第八十三回 战猇亭先主得仇人 守江口书生拜大将

第八十四回 陆逊营烧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阵图

曲阿之战

东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在孙策平江东之战中,折冲校尉孙策夺取扬州刺史刘繇根据地曲阿的作战。

《三国演义》第十五回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孙伯符大战严白虎

夷陵之战中谁力战而死?

夷陵之战 三国蜀汉章武元年至二年(221—222年),东吴大都督陆逊在夷陵(今湖北宜昌境)击破蜀昭烈帝刘备所率蜀军进攻的著名的战略决战。 东吴孙权擒杀蜀名将关羽,袭夺被刘备所占的荆州后(参见江陵之战),刘备欲为关羽报仇夺回荆州。章武元年(221年),刘备不顾诸葛亮、赵云等群臣劝谏, 决意伐吴,命驻阆中的车骑将军张飞率部前往江州(今四川重庆)与主力会合,张飞为部将刺杀。七月,刘备令丞相诸葛亮留成都,上将赵云在江州为后军督,亲统 大军沿江东进。 蜀大军压境,孙权媾和遭拒,乃与曹魏修盟,曹魏趁势离间孙、刘,八月,封孙权为吴王。孙权遂任命右护军、镇西将军陆逊为大都督,统率朱然、韩当、徐盛、潘 璋、孙桓等部5万人抗拒蜀军,派平戎将军步骘领兵万人镇守益阳(今湖南益阳地区),以防止武陵(湘西、黔东、鄂西南)少数民族助蜀。 当蜀军4万进攻巫(今四川巫山)、秭归(今属湖北)时,陆逊取主动后撤,诱敌深入,集中兵力,相机破敌的方略,令部将李异、刘珂退至夷陵、猇亭(今湖北 宜都北、长江东岸)一带,把数百里峡谷山地让给刘备,以使蜀军战线伸长,露出破绽。 二年正月,刘备求胜心切,派将军吴班、陈式督率水军深入夷陵地区,封锁长江两岸。二月,亲率诸将自秭归,经崎岖山道,进至夷陵一带,坐镇猇亭督师。命黄权 为镇北将军,率江北诸军进抵夷陵以北与江北吴军相拒,并监视魏军动向,以防袭击;命侍中马良部进驻武陵郡,策应反吴投蜀的少数民族首领沙摩柯部,威胁吴军 侧翼。随即派前部督张南率兵围攻驻守夷道的孙桓。 吴军诸将请求陆逊派兵增援,陆逊知夷道城坚粮足,有意让其牵制蜀军,而坚持不予分兵。当蜀军频繁挑战,吴将皆急欲迎击时,陆逊耐心劝止,坚守不出,欲使蜀 军师老疲惫。有些老将和贵族出身的将领不服约束,陆逊则绳之军纪,严加制止。刘备在山谷设伏兵1000人,令吴班平地扎营,企图诱吴军出战,为陆逊识破, 仍不与战。 两军相持半年之久。时至盛夏暑热,蜀军无法急战速胜,兵疲意懈。蜀水军又奉命移驻陆上,失去水陆两军相互策应的主动权。蜀军深入敌国腹地,延绵数百里山川 连营结寨,因战线过长,运转补给发生困难。 六月,陆逊决定适时转入反攻,先以火攻破一蜀营,遂令诸军趁势发起进攻,迫使刘备西退。张南从夷道北撤,被朱然、孙桓南北夹击,战死。陆逊命水军封锁长 江,孙桓扼守夷道,将蜀军分割于大江东西,遂行各个击破。吴军继施火攻,火烧连营40余寨,蜀军死伤惨重,蜀将杜路、刘宁投降,都督冯习及沙摩柯被杀。刘 备败退至马鞍山,依险据守。陆逊即集中兵力,四面围攻,歼灭蜀军数万。刘备趁夜突出重围,后卫将军傅彤战死。刘备逃奔秭归,令在险道上焚烧铙铠,以阻塞吴 追兵道路。 此时,陆逊为防曹魏乘机袭吴,仅派李异、刘珂部追踪刘备至南山(秭归南岸山),而未行大举追击。黄权部被吴军截断归路,被迫降魏。刘备收集败将残兵,退回 白帝城(今四川奉节东),于次年四月病亡。 点评:此战,是中国历史上疲敌制胜,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刘备不纳诸葛亮、赵云顾全大局之言,以怒兴师,犯兵家大忌,在战术上,又不察地利,将军队带入难 以展开的二、三百公里的崎岖山道之中;同时在吴军的顽强抵御面前,又及时改变作战部署,而取了错误的无重点处处结营的办法,终于陷入被动,导致惨败。吴 军主帅陆逊则统观两军主客观态势,确定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后发制人,相机破敌的战略,充分利用地势及天候等有利条件,巧施火攻,以五万劣势的吴军一举击 败兵力占有优势的蜀军,大获全胜后,又适时停止追击,使曹魏无隙可乘,战略全局运筹周密,堪称用兵奇略。

汉中之战,刘备战胜了强大的曹操,为何夷陵之战惨败呢?

1、傅彤

夷陵之战时负责刘备的警卫工作。刘备被陆逊夜袭火烧连营时,傅彤为保护刘备率军断后,死战吴军,精疲力竭,力战而死。

2、沙摩柯

沙摩柯,五溪蛮人首领。刘备率兵攻孙权时,以金锦爵赏招募沙摩柯助战。沙摩柯率一万余人响应蜀军,表现活跃,很是让吴军头痛。后来陆逊以火攻破刘备,率诸军齐进,蜀军四十多个营寨被攻破,沙摩柯在大乱中匹马奔逃,被乱军杀死。

3、赵融

刘备伐吴时,深入吴境二三百里,进军至夷道县猇亭,以辅匡、赵融、廖化等各为别督,与陆逊率领的吴军相对峙。后来陆逊反攻时,赵融被当场击杀。

4、张南

章武元年,刘备起兵伐吴,先锋军从巫县击败吴将李异等,一直推进到秭归。之后,刘备亲率诸将自秭归进军至夷陵,以张南为前部,围攻驻守夷道的孙桓军。再之后,刘备被陆逊击败于夷陵,张南临阵被斩。

5、冯习

章武二年(222年)二月,刘备率军开进夷陵,以冯习为领军,统诸军,与陆逊率领的吴军相对峙。六月,刘备被陆逊击败于猇亭,冯习被吴将潘璋部下所斩。

6、程畿

程畿,字季然,刘备取代刘璋担任益州牧后,程畿担任从事祭酒。程畿跟随刘备在夷陵战败后,沿长江顺流而下退军。追兵赶上了程畿所在的船只,程畿亲身持戟与敌人战斗,甚至有敌船翻倒在江中。后来大量敌军赶到,一同攻击程畿,程畿当场战死。

7、马良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任命马良为侍中。章武二年(222年),刘备东征东吴,派马良招纳五溪蛮王沙摩柯。但之后,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兵败,马良也遇害身亡。

8、黄权

夷陵之战中,刘备命其为镇北将军,督江北军以防曹魏进攻。后来刘备伐吴败还,黄权归途隔绝,无奈之下率部降魏。

9、黄忠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黄忠在定军山一战中阵斩曹操部下名将夏侯渊,被刘备封为后将军,赐关内侯。演义中黄忠在伐吴时身中暗箭,血尽而亡。

10、张飞

得知关羽死讯后,张飞悲伤至极,日日饮酒,打骂手下。张飞的手下张达﹑范强不堪其辱,在张飞跟随刘备临近出兵伐吴前,二人趁着张飞熟睡杀死了张飞,并将张飞的首级拿去投奔了孙权。

扩展资料:

刘备建立蜀汉之后,就一直在下坡路,先是关羽大意失荆州,紧随其后,刘备东征伐吴,又遭遇夷陵之战的惨败,让蜀汉由强变弱,再也无力一统天下了。

此战使新建的蜀汉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刘备不仅损失了大量士兵与物资,连他本人都“仅以身免”,而隔年刘备的死亡更让这个建立在他名望之上的国家摇摇欲坠,国内叛乱四起。丞相诸葛亮花了约5年的时间才平息了这些叛乱,并让国力提升到可以对外出兵的地步。

汉中之战,是刘备亲自指挥,打的一场硬仗,因为,刘备的对手是曹操,这是货真价实的硬碰硬,刘备出动了强大阵容,曹操也出动了强大阵容,名将对决,但最终的结果是,刘备胜利了,曹操战败了,刘备取得汉中。

而夷陵之战,刘备也是亲自指挥,率军浩浩荡荡地去打东吴,孙权的实力,肯定不如曹操,但是,没想到,刘备却战败了,而且是惨败,全军覆没,史书记载,仅以身免。可见,非常之惨!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汉中之战,刘备战胜了强大的曹操,而夷陵之战,却惨败给了孙权?

汉中争夺战,持续了两年之久,刘备从曹操嘴里拿下汉中,非常不容易,可以说是虎口拔牙。

《三国志 先主传》记载:二十四年春,自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於定军山势作营。渊将兵来争其地。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渊军,斩渊及曹公所署益州刺史赵颙等。曹公自长安举众南征。先主遥策之曰:?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及曹公至,先主敛众拒险,终不交锋,积月不拔,亡者日多。夏,曹公果引军还,先主遂有汉中。

汉中对刘备来说,战略意义非常重要,没有了汉中,成都就门户大开,无险可守。而汉中对曹操也非常重要,曹操丢了汉中,想进攻益州,就非常困难了。

但是,刘备在汉中之战中,击败了曹操,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是刘备一生中,少有的大战果之一,意义非常重大。因为,此战之后,刘备就称汉中王了,不久直接称帝,建立了蜀汉。

而刘备伐吴时,为关羽报仇,也出动了强大的阵容,蜀汉的青壮年优秀将领,有冯习、张南、傅肜、黄权等。

刘备的对手是东吴年轻将领陆逊,还有大将孙桓、潘璋、朱然等人,刘备在和陆逊的对决中,遭到惨败,刘备几十座连营,被陆逊一把火烧了个精光,大将冯习、张南、傅肜等人全部战死,还有蛮王沙摩柯也战死了。

大将黄权被孙权方面切断归路,走投无路,迫不得已,投降了曹魏。

《三国志 先主传》记载:后十馀日,陆议大破先主军於猇亭,将军冯习、张南等皆没。先主自猇亭还秭归,收合离散兵,遂弃船舫,由步道还鱼复,改鱼复县曰永安。吴遣将军李异、刘阿等踵蹑先主军,屯驻南山。秋八月,收兵还巫。

刘备在汉中之战,为何胜利了呢?

这是因为,刘备有谋主法正相助,加上刘备的对手曹操实力很强,刘备不敢等闲视之,也就是说,不敢轻敌。

而刘备在夷陵之战中,之所以战败,一个很大的原因是轻敌了,刘备看不起陆逊等人,认为他们年轻,刘备轻敌,导致了最终的惨败。

虽然有马良等人参谋,但是,刘备已经听不进去意见了,轻敌最终让他全军覆没了,输光了蜀汉的家底,元气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