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惠州西湖桥西片区老城规划有改造吗

惠州中山公园升级改造项目_惠州中山公园景区介绍

历史上曾建有梅花精舍、望湖楼、代泛亭、望野亭、仲恺纪念碑、丰湖图书馆等。1937年建中山纪念堂。1986年冬,于公园正前方竖孙中山铜像。

公园内现存有1925年10月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攻克惠州召开军民联欢会和追悼攻惠阵亡将士的纪念地望野亭及当年周恩来演讲处,还有隋代遗留下的隋井、隋唐居住遗址、宋碑、数百米长的明代城墙、清亭等历史文物。

在面积只有1.5公顷的小小公园里容纳了这么丰厚的历史文物古迹,使中山公园成为一座难得的“惠州历史风景线陈列馆”,在这里,人们不但可以接受革命传统的教育,还可以领略隋唐风骚感受思古幽情,过去一直是游人首选之地。

2001年初,当地在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进程中,有关部门专门成立了中山公园整治工程项目指挥部,请来专家学者论证整治方案,并广泛征求了市民的意见,将公园从1.5公顷扩至3公顷。

拆除与公园内涵无关的建筑,修缮中山纪念堂和望野亭,并升高孙中山先生铜像,在正门处增建“博爱”牌坊,为突出公园的亮点,在新建惠州三洲田起义纪念柱、惠州七女湖起义纪念柱、邓演达先生纪念碑的同时,将勘查并挖出隋井、修复宋代“野吏亭碑”,重建野吏亭,新建览江廊和陈列馆等。

扩修工程于同年8月动工,包括门楼建设、雕塑、绿化及中山纪念堂修缮等项目在内的首期整治工程,于当年11月份完成并向游人开放。二期工程于2002年底完工。

惠州中山公园又是国民革命军东征遗址之一。东征军攻克惠州之后,在第一公园(中山公园)举行追悼会,追悼在攻克惠州城战斗中牺牲的烈士,惠州人民与东征军举行联欢大会,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参加大会并发表演讲。中山公园内现存历史文物,有隋代遗留下的隋井、隋唐民居遗址、宋碑、明代城墙、清代建筑望野亭和东征遗址等。这里是惠州历史、人文景观的陈列馆,是惠州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是惠州旅游的一大亮点。

中山公园所在的梌山,正是隋朝置循州总管府时的府衙之地。唐宋年间,梌山风景秀丽,已经是人们踏青的好去处。北宋咸平年间的惠州太守就这样描写:“扁舟闲得侣,嘉树远成行。梅雨千林暮,春风百草香。”

千百年后,沧海桑田,独特的惠州历史文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积淀在这个微微隆起的山头上。到了近代,地方为缅怀革命先驱孙中山,在梌山建惠州中山公园,使之成为广东三大中山公园之一。这块面积仅1.5公顷的弹丸之地。再加上1937年兴建的惠州中山纪念堂和1986年冬公园正前方立起的孙中山铜像,中山公园更深入人们的记忆,“惠州第一公园”当之无愧。

小小公园里竟容纳了这么丰厚的历史文物古迹,使中山公园成为一座难得的“惠州历史风景线陈列馆”。在这里,人们不但可以接受革命传统的教育,还可以领略隋唐风骚感受思古幽情,确实是一处城市里不可多得的休闲好去处。

2007年,惠州中山纪念堂维修工程正式完工,一座“旧貌换新颜”的中山纪念堂出现在众人面前。经过落架大修的惠州中山纪念堂达到了“修旧如旧”的目的,它的建筑模样俯看似“中”字、平面看似“山”字。身临其中,肃穆感会油然而生。或许这就是“先驱传史”的教化作用吧。

惠州西湖桥西片区老城规划有改造吗

惠州中山公园为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广东惠州中山公园(原名惠州第一公园)位于惠州市的木余山,全园坐北向南,占地30,000平方米,建园于1920年代。民国14年(1925年)10月,北伐的东征军攻陷惠州,蒋介石_-以及苏联顾问罗加觉夫在此园右侧“望野亭”前广场召开军-大欢大会和追悼阵亡将士大会。民国17年(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称“中山公园”。民国27年(1938年)在园内北端建造“中山纪念堂”。1987年矗立孙中山先生全身铜像,以纪念他的诞辰120周年。其他建设包括“廖仲恺先生纪念碑石”_“旧城墙遗址”等,该公园是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廖仲恺先生之碑

东征遗址

惠州府城遗址

中山纪念堂

中山纪念堂

望野亭

望野亭

孙中山(1866年—1925年),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常以中山为名。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的倡导者,创立《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孙中山详细信息++

有改造。

扩展资料:

桥东桥西这个片区在城市的建设方面我们一直是持谨慎态度的,总体来讲是取了一个严格保护的方式。但是城市发展到现在,在严格保护的同时也要有一些提升跟利用,就是要擦亮我们历史文化名城这个金名片。

规划提出,借助优越的山水环境,通过旧城整治和功能提升,重点引进文化展览、文创空间和商业配套等业态,形成现代服务业业态聚集区,打造惠州中心城区的山水客厅,打造惠州市民的乐活家园。

为打造文化窗口,规划提出,以古城为核心,在古城西湖以及周边区域构建“文化径”,链接古城和西湖周边重要的历史文化。这条“文化径”全长17公里,链接丰渚园,中山公园,东坡祠等城市重要开放空间,丰湖书院、金带街、水东街等文化景观,形成古城西湖的特色展示系统。

在空间分布上,规划提出通过景观开放活动空间分级、传统街巷连接活力功能、水上空间活动利用和文化点的修缮活化利用,提升古城公共空间的活力。

在传统街巷活力空间的打造上,规划建议对金带街、十字街、鹅湖、上塘街、水东街等“通江连湖”传统街巷的保护和局部断面改造,增加慢行空间,提高街巷活力。同时,充分利用惠新西街市场、上塘市场、五四路商业街等市民服务活力空间在内的重要文化遗产、商业空间和其他公共空间,将城市活力由滨水引入城市内部,塑造文化彰显、景观宜人、富有活力的古城公共空间。

值得关注的是,在水上、水岸空间活力和功能提升方面,规划突出了惠州“一街挑两城,山水傍城湖”历史城区传统格局,规划在现状五湖水面基础上,打通堤岸水道,恢复西湖沿线丰湖渔唱、黄塘晚钟、山寺岚烟等文化景观,重现“五湖泛舟”的西湖活力,同时,利用山水环绕的景观环境和码头驳岸、书院等文化遗存,积极提升滨水空间功能性,扩展城市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